第三十四章

莎莎和李莹的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阶段,本来进入青春期的莎莎已经有些叛逆,又亲眼见证了母亲的婚外情,母亲从前还算亲切的形象轰然倒塌,莎莎从此不再相信和依赖母亲,甚至鄙视和厌恶母亲。在莎莎的眼里,妈妈只会花钱,只知道去美容院,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逛街购物上,浪费在微信朋友圈里炫耀名牌上。

刚移民到异国他乡,莎莎觉得孤独和失落,离开了中国熟悉的环境,告别了贴心的小伙伴,还有自己一直暗恋的帅男孩,刚到温哥华的莎莎心里没着没落的,突然感觉特别的孤独。当初对国外生活的美好憧憬,很快被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给冲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总有一股惆怅郁结在心头。但是除了关注女儿的衣食住行,李莹不知道莎莎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之前她和妈妈关系还好时,她还没有发现妈妈的婚外情时,莎莎还曾经尝试和妈妈透露一点她有点喜欢某个男生,现在很想念远在北京的他,透露完自己的小秘密,原本期待妈妈像朋友一样能够安慰自己的莎莎,等来的却是脾气暴躁的妈妈的训斥。

“周莎莎,你不好好学习,整天胡思乱想,你现在和那个王浩然已经离得十万八千里远了,还在分心,简直不像话,你个小屁孩儿懂什么叫爱情?还相思,以后再让我知道你不好好学习,瞎琢磨这些,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李莹的话彻底浇灭了莎莎和她沟通的欲望,现在莎莎什么也不愿意和妈妈说。妈妈每天关注的就是她的学习成绩,没有和她关于内心想法的深度交流,她从妈妈那里感觉不到温暖和归宿感。父亲远在国内,从来也不会和女儿做深度交流,视频时从来只问女儿学习怎么样,零用钱妈妈给得够不够。

“挺好的,妈妈给的钱够花,都挺好的。”这是每次莎莎例行公事的回答。

莎莎感到空前的迷茫和孤独,对父母,她选择了封闭自己,她不想和他们诉说自己任何的小秘密。爸爸不在身边,妈妈一个人带着自己在加拿大,她自己还没有适应,语言不通,对新社会一无所知,任何事情都靠钱来解决,又和廖叔叔有了婚外情,母亲的形象在莎莎的心中已经完全崩塌。在李莹的心目中,莎莎还是小孩子,认为对她说教就能起作用,殊不知,这一代孩子的眼界、见识都远远超过父母少年时期,甚至发达的网络带给他们的知识和信息量,都已经超过了父母的储备。可是他们懂得再多,也还是孩子,他们在经历着身体和心灵的成长,他们需要父母用爱和引导来完成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认知。莎莎觉得,自己想要的父母不一定完美,但要懂得理解、包容、引导和爱她。

有些鄙视李莹的莎莎并不会顶撞母亲,她选择的叛逆方式是沉默,任李莹说什么,她都选择顺从和沉默,埋头学习。李莹还以为莎莎听进去了她的教导,认为莎莎不爱说话只是学习压力大而已,却没有想到这是女儿无声的抗议方式。

这个年龄段本应更愿意和同龄好友分享快乐和秘密,但莎莎在学校也感到难以完全融入。和本地出生长大的同学,无论是哪个族裔的,她都觉得交流只能止于浅显的地步,虽然莎莎的英文突飞猛进,应对学业完全没有问题,但她仍然感到和母语为英语的同学之间交流,有着重重的文化障碍。他们谈论的流行文化,不是她所关注的;她喜欢的明星和电影,他们又看不懂。莎莎以前在北京的学校里是演讲冠军,还是小诗人,曾经在校刊上发表过自己的诗作,但到了温哥华,她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势尽失,她一下子很难用非母语的英文表达得像之前那样恣意和酣畅淋漓,这也让莎莎产生了自卑感。

而和与她一样来自中国的移民学生交流,虽然顺畅很多,但因为她上的学校位于西温哥华高尚住宅区,同学中的很多人,出身的家庭非富即贵,每天浑身名牌上学,一起交流时,明显是在攀比。这位同学在炫耀,过生日,父母刚给她送了限量版的包;那位同学立刻说,暑假会乘坐着自己家的私人飞机,出国度假。

莎莎虽然也出生自富贵家庭,被妈妈包装得也是浑身名牌,但她却不愿攀比。她觉得同学们攀比的东西,都是父母给的,自己的能力才最重要。很多同学靠浑身名牌来掩饰自己的自卑,真正的强大和富有是不应该用名牌加持的,应该来源于自己,来源于心底。

对于莎莎来说,爸爸越来越陌生,妈妈近在眼前,却也如远在天边,她和妈妈心与心之间千沟万壑,莎莎最大的愿望就是逃离,她不愿意用爸妈的财富来装点自己外在的虚荣,她甚至不愿意细想自己奇怪的家庭状况,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她要选择逃离。

莎莎最佩服和欣赏的人是晓雅,在她这个需要偶像鼓励的年纪,需要有人引领的年纪,需要支援和扶持的年纪,莎莎将晓雅当作自己的榜样和知心朋友。莎莎经常和晓雅通过微信聊天,分享成长中的秘密。

有一次,莎莎问晓雅:“我可不可以尝试大麻,同学中很多人都尝试,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加拿大总理小杜鲁多年轻时候不还抽大麻呢吗?现在加拿大大麻不也已经合法化了吗?我们同学中很多人都抽大麻,他们说其实就和抽烟一样,没什么了不起的。”

晓雅从医学的角度对大麻带来的兴奋进行了分析,也对大麻给人脑和自制能力造成的伤害进行了剖析。

“莎莎,人的快乐和兴奋不能依赖外物,要发自内心。外物带来的快乐是不会持久的。而且这样的快乐在成瘾之后,剩下的就只有痛苦和麻痹。你的人生路还很长,每做出一个抉择,都要想得清清楚楚。”在晓雅的理性分析下,莎莎心服口服,最终决定不会尝试大麻了。

莎莎还和晓雅聊起过两性的话题,她告诉晓雅虽然偶尔她还会想起那个她曾经暗恋了两年的北京男孩王浩然,但她表示自己已经不相信爱情和婚姻了,父母虚伪的婚姻成了她典型的反面教材。

但晓雅鼓励莎莎:“正是见证了不完美,才造就了我们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我们最终都会遇到对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永远不要对这个世界绝望,这个世界也会还你以希望。暗恋、对异性产生好感是青春期很正常的表现,享受这种美好的感觉吧,但不要真的有什么行动,Enjoy the feeling(享受这种感觉)!这种美好的感觉会成为你人生中美好的回忆,但不要进一步做什么,那样会破坏掉这美好的感情。”

晓雅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莎莎的心坎里,莎莎越来越认同和崇拜晓雅姐姐的人生观,晓雅姐姐就是她的一位大朋友,一个有着高屋建瓴观点,时刻能为她指点迷津的朋友和导师。莎莎也尝试着原谅妈妈,努力和她和睦相处,但每到妈妈想要抚摸或拥抱她时,她就会回想起那天廖叔叔来的情景,对妈妈仍有深深的抵触情绪。

莎莎最大的愿望就是逃离,她要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逃离这个家,逃离妈妈,逃离让她窒息的这一切。于是莎莎更加努力学习,她每周六上午都到晓雅的宿舍,让晓雅帮她补习。本来是晓雅去莎莎家,但李莹和廖智勋的事情发生后,懂事的莎莎就将学习的地点改成在晓雅的大学里面了。

她不想让晓雅姐姐尴尬,每次到她家触景生情,回想起她们差点捉奸在床的那一幕。而且莎莎也更愿意到晓雅的大学,感受那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感受那里的一切,她看到校园里的哥哥姐姐们都那么生机勃勃,那么青春昂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对知识的渴求,对明天的向往,莎莎羡慕地看着。“将来我也要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她下定决心。

莎莎虽然也是富二代,但在她小小的心田里,她知道自己更愿意像晓雅姐姐一样,不仅靠自己的努力,安身立命,还要靠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莎莎是幸运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到了晓雅姐姐;而晓雅也是幸运的,被莎莎信任和依赖,这让善良的晓雅感觉很幸福,仿佛上天真的赐给她一个妹妹。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