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序卦上经一家之言

第十九章 序卦上经 一家之言

天下之火用诸天下之人,君子同人。同人是一个大卦。起先我还不明白为什么同人卦要在大有卦之前,今日方才明白:你给予别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愈是“同人”愈是“大有”。以财“同人”者,必“大有”其人;以人“同人”者,必“大有”其财。

相应地,乾、坤在屯卦之前,也是此意。大地不藏则势无以得蓄,乾元不动则大地无法坤藏。屯之后讲三难,示之以警:人处天地之间,不可不慎。三难过后,方有水土之争。土不胜水,君子不得已而师,所以“师”是一个凶卦,却是个吉祥的凶卦。至于水不胜土,则必润之,所以比表亲近。之后才是小畜。为何?你只有去亲近关照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关照亲近你。为人处事者能混到小畜这一步,日后前景已经初见端倪。所以小畜之后是履,生之易的易原则。履之后紧随的是泰与否,生之易的手段与目的。然后是同人,予人愈多则己愈有。大有之后是谦,生之易的善原则。此原则在大有之后才现身并不意味着先前所做的就不需要此原则。小畜在师、比之后,大有在同人之后,大畜在无妄之后都是善为善根的具体体现。可见,易之行事,总是善原则在第一位,利原则在第二位。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种势力的成长无论如何离不开优秀品格的养成。所谓正因为这样,所以才那样。欲渡河而先造桥,造桥这一行动原本只是为了度己,而实际上不觉间在度己的同时却度了别人。

所以上经讲一种势力的形成,各卦之间关系紧密,不可分割,其前后连贯、浑然一体的格局使我们不得不在讲各卦时也要前后对照、彼此呼应。不如此,不足以讲易。正如乾坤之与屯蒙,师比之与小畜,同人之与大有,无妄之与大畜。这种内在的或承上或启下的关系让整部易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生之易是将易经分解开来讲,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告诉大家,易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非常的体系。

明白了同人之与大有是一种顺承的关系再来看同人就不再是孤孤单单的一卦了。屯、小畜、大有、大畜是一个序列讲势力的形成与壮大。相应地乾坤、师比、同人、无妄也是一个序列,讲势力之所以成为势力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一种势力不会无缘无故地崛起,必然地有着其内在与外在的因素在左右着它。

乾坤,一动一静,一收一藏,造成了天地间的不平衡。这不平衡反应在卦象上就是它促使了屯、蒙的形成。屯,以微弱之力蓄山河之势,只要天地间存在不平衡,屯、蒙的蓄势就是不可避免的。屯、蒙要形成势力,这种新势力的形成必然不可避免地会打破各势力间的平衡,所以也在所难免地会遭到各势力的反对。三难也就不可避免。师比,水土之争。或水胜土,或水不胜土。水胜土则师,水不胜土则比。总之新势力的形成是不可扼制。比则小畜。亲近别人的人,人们也会去亲近他。至小畜,新势力终于获得了天地间的承认。受之与履,告诉他游戏的规则;受之与泰、否,告诉他游戏的手段和目的;受之与同人,告诉他游戏的方法;受之与谦,告诉他游戏中不可不注意的事。以后各卦直至贲无不是这样,就相当于一个游戏教程,告诉你怎么做这个游戏中操作。

剥讲去,复讲来。去者“骆驼被一根根的稻草压倒”,来者“九层高台,起于垒土。但去中有来,来中有去,所谓君子积德,小人积怨,积德则求一得百,积怨则得一失百。

无妄,父偕子行,示人以中正。孔子曰“席不正不食。”席不正则食不正,君子之食也,入神鬼之享太牢,不正不食。父偕子行,不中不为,不正不行,不受无妄之福,当比无妄之灾。如此,心不妄想,身不妄行,才能门路通天,不家食,而至于“大畜”的境地。

颐,表消化,将“大畜”的实力转化为势力。大过,表度,在实力转化为势力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坎与丽,为上经之终,一表重重艰难,一表重重华丽。表艰难自然是时刻不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表华丽自然是展望大好的前程。

所以上经主要的就是描述一种势力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的?如何壮大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受到的排斥,抵制,直至承认。所以,屯、小畜、大有、大畜是上经的线索,要想读懂易经,必须将这一线索从上经三十卦中剥离出来专门做一分析。这样我们才能明白整个上经三十卦到底在说什么一件事。而我们就是这么做的。甚至我们不仅把上经三十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还把易经六十四卦看成一个整体来考察。我们必须首先抓住易思维的中心才有可能发现易的秘密。不然我们老是以仰视的方式,畏惧于易的艰难,臣服在易的脚下,就永远也无法洞悉易的真正内涵。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